《命运》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命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运》读后感1看完《态度改变命运》这本书,我心里很有感触。可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人的健康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延长寿命。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例如: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等等。面对诸如此类的心烦琐事如果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使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情绪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日积月累就会使你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种种压力,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该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凡事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活动。把压力当作一种挑战,才会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人显示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力,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或者一次积极的暗示,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免受疾病的侵袭。
在生活中发现,怀有怨恨的人情绪波动很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很容易引起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热情的生活;愉快的工作;轻松的学习,以乐观豁达的胸怀,真诚的为他人服务,为他人送去幸福。因为当我们把幸福带给他人的时候,幸福也就悄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具有幽默感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谈及幽默的话题,会使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协调脏腹机能。拥有爱心会使世界变得更好,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心态决定成败,记得这句在学生时代老师们是常说的,越来越觉得考试中的黑马应该就是得益于这句话吧;现在出来工作了,领导在上面也会经常提到这句话,这跟业绩是紧紧挂钩的。所以心态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完《态度改变命运》这本书,心里感触颇多,循序渐进地带领我们找到正确的心态和人生方向。在每章开头都有一个关于心态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本章的内容中。例如:“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的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一直很自信而怀才不遇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点耐心在绝望中再等一下,也许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正是在这个故事的指引下我理解了“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含义。
读过此书,我记住了: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奔波,过程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由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颓废。既然命运如此,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从心态开始,乐观地接受命运的挑战,那么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
《命运》读后感2第一次读以“我们”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的小说,说实话刚开始还真是有点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明明主角是三个人(姐妹),可是这个“我们”一出来讲述的时候,我总想判断一下,这个“我们”到底是谁占的比例大些,到底真正复述的是谁,因为“我们”这个词不管代表多少人,但负责主观复述的应该只是一个人吧(至少我现在是这么认为的)!
更别扭的是小说主要讲述了三个姐妹因家庭诅咒(当然是她们自己这么认为的),而决定在一起自杀的故事,更可笑的是作者竟让她们成功了!如果我只理解到这种程度,我想那这本书我真是白看了(虽然前面看到姐姐开始一个人试图自杀的过程,我怀疑过小说,我甚至讨厌它,更讨厌自己怎么会买了这本悲观的书,真是晦气,不瞒您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不信,我还是认为既然可以翻译过来拿到书店来卖的外国小说,一定有它可以被流传阅读的原因,还好,我继续往下读了)。
小说故事里的某些人物与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这也让我很长知识),比如说爱因斯坦一家早期夫妻生活,比如犹太裔德国化学家佛利兹。哈伯的家庭故事和科学成就以及他在一战中使用氯气作战的恶行(是否是恶行,后来在世界上还是很受争议的)。而这个伟大或罪恶的科学家就是小说中三位主人公的曾祖父(这层关系是作者编的,但很有意思)。“一个人的罪恶会波及以后三到四代”,(当然这不是小说原话,但是原意),三位主人公的家族成员一直背负着这个诅咒,大部分人都死于自杀,这种用巧合很难解释的事实只能把它当作诅咒。于是三个姐妹开始讨论在哪一天自杀,其中第二个女孩小薇因已到了乳腺癌晚期(她可真是够倒霉的),使她们的计划不得不提前了。
在一个飓风闯入的夜晚,三姐妹正试图在此夜离开人世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闯了进来——是她们的姨妈。但这是不可能的呀,因为她们的妈妈曾告诉她们,姨妈也没有逃过恶咒而自杀了。可是眼前的事实又怎么解释呢?没错,这就是小说的名字“当命运来敲门”。当她们对诅咒坚信不疑时,命运敲响了她们内心深处的大门。可是开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小妹妹德芬,她开始重新考虑人生,考虑她的未来,考虑生的代价,考虑死的意义。有一刻她真的选择了继续生活,可是最终她还是回家了,去找两个姐姐,在死亡之屋(她们妈妈的卧室)先后和两个姐姐分别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这么讲,好像还是只讲到了小说的表面意思,那我不得不再重复一下,真的不是。真理往往都是被表向所覆盖了。当我真正懂得点什么的时候是主人公的姨妈短暂的闯人三姐妹的生活以后。这个不速之客给了三姐妹最大的冲击就是,姨妈成功地躲过了诅咒,她的一家都躲过了诅咒,她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实三姐妹各自都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小薇正忍受着病疼的折磨(她自己先放弃了活着的希望),而蕾蒂也讨厌现在的生活(她的生活一团糟,也是她先屡次三番地实施自杀),只有德芬,她还算年轻,她喜欢姨妈一家,她真的考虑过选择活着。这就是小说。小说已完,可我们的生活还会继续……
没有完美的人生,人生起起浮浮才算平常,如果说接近于完美的话那就是人生中定会有遗憾。但是当我们悲伤时,别忘了把心门打开,让命运走进来。还有,不要让悲观的人和事来影响和左右你,如果你有改变能力请帮忙,如果你没有改变的能力,请试着离开,因为时间久了,你也会把不幸的巧合看做是难逃的诅咒的。请别相信沉浸于痛苦中的人 ……此处隐藏8221个字……―当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关注和解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后来,我试着用书上说的转移注意法,当他咬指头时,就递给她新的玩具,或者递给她新的书看,最无准备的'情况下也是随口找点内容同她谈话话,这样能较好的让她的注意力可以从吮吸指头转移出来。
书中说得对: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真是说得很对!因此,防治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越早越好!从幼儿早期,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命运》读后感10《命运》,是一本书,再多的文字、再厚的书页,也并不能写尽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命运,又不是一本书,命运更多的是真实的人生,有长的有短的,有好的有坏的,有否极泰来、柳暗花明的,有乐极生悲、好景不长的,也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其实又何必三十年那么多?现在的社会和时代都发展太快了,也许五年十年,甚至短暂到只有三五年,一夕之间就已经可以改变。
蔡崇达的《命运》,更多写“阿太”的故事,阿太是他外婆的养母,一直活到了99岁,也许她没有读书认字的那种知识,但她的社会阅历和文化却那么丰富和深刻。太多句她普通的说话,却可以指点更多人生的方向,她的命运是什么?是神婆注定的?却又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双眼双耳来改变了一切。
我想起我的“外婆老太”,是妈妈的外婆,她活到了80多岁,在她走的时候,我还不到6岁,正是下半年刚上幼儿园没有多久。我的外婆老太给我幼小的记忆,一直是她穿着肥厚的寿衣,脸上盖着毛巾,脚头点着蜡烛,睡在她的长子、我喊大舅爹爹的那位清瘦高大老人家的堂屋里。因为有“调皮”的别的舅爹爹把给我的糖塞进她的袖子里,要让我去拿的我又不敢。再就是妈妈她们常乐道的外婆老太来奶奶(妈妈的妈妈)家小住的,我总是小嘴甜甜的按大人的要求问老太上厕所的好搀扶她,实际是因为每次老太都会拿好吃的台酥、饼干、龙眼给我,于是不停的问了又问,老太说是不是想吃好吃的了,就直接拿了给我。
蔡崇达是幸运的,因为阿太99岁的时候,他也至少20几岁了吧,可以一直有阿太的疼爱。虽然阿太没能生下自己的孩子,但她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还善心收养的两子一女,穷尽自己的所有来给他们供养的这最伟大的养母,真的比亲生母亲还要亲。儿女们长大后成家了,给她生下了很多孙子,以后这很多个孙子又给她添了很多重孙。这也打破了在她15岁时被神婆断言的“到老无子无孙无人送终”的命运,简直是很多人的羡慕了,一方面是长寿,另一方面就是兴旺了吧。尽管阿太早已看透了生死,甚至才70岁的时候,就喜欢和邻居们参加“死亡观摩团”,她也一定不知道,最后观摩别人死亡的也一一被人观摩了死亡,只到最后只剩了她一人。
这一位阿太,从年轻时就不相信命运,甚至想撸起袖子和命运吵一架,果然她的命运也顺从着她而被改变了。而拼搏和奋斗,也许就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连同死亡都躲她躲得那么远,最后也是因为死亡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无法避免,所以才在99岁年纪时将她带走。
阿太养大的三个儿女,都很孝顺她,后来的孙子辈、重孙辈,也是发自内心的孝顺她,而不只是传统道义,更不像是一种“我养你长大、你必须回报似的养我老送我终”的那一种徒然的捆绑,吃穿住行都要最好的,才不管孩子们有多大的负担的那一种逼迫。
命运,就像魔童哪吒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一样是对命运的挑战,自然就改变了命运的绳结。哪吒是神话人物,而阿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阿太了,也一样与命运对抗的勇气,结果也都胜利了。
所以不管明天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又是否昨天和今天的“命运”已经让你很沮丧,你也要相信即便跌落谷底、浑身都是脏兮兮的烂泥巴,你也一样有抬头望天的眼睛和向上攀爬的勇气,因为最坏的已经过去,只要你还有自己,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命运》读后感11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吗?你一定不会忘记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吧!听着这样的乐曲,你可曾想到过自己的命运,可曾想到过贝多芬的命运?我读《名人传》才知道答案。
贝多芬在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之前,耳朵就开始聋了。一天,他和学生在田间散步,忽然,远处飘来了牧童的笛声,他的学生不禁凝神倾听起来。贝多芬见了,问:“你听到什么了吗?”“啊,不不,什么也没有。”学生连忙掩饰。然而贝多芬却突然看见了牧童,他全明白了:自己聋了!贝多芬发狂了,他奔回家去,一连几天闭门不出。他深深地知道,音乐是声音之乐,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好像画家失去了眼睛,哲学家失去了思维的能力。这就等于让他立即离开艺术生涯,他近30年的艰苦努力将毁于一旦。于是在绝望中,他写下了遗书,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他毕竟是贝多芬,待他稍一冷静,就清醒过来了:真正的英雄,决不能被命运征服。他终于又坐到钢琴前,而对命运的挑战,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呼号。他口衔长杆触到音箱中的弦线上,感觉着声音的振动,完成了《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要问贝多芬哪来的力量?我想只能这样回答:他有毅力、理想,情愿为自由、平等、博爱,献出自己的一切。西汉的司马迁,也是有毅力、有理想的伟大人物。当他被问罪受到奇耻大辱时,也曾想“引颈自裁”,但想到寄托着自己全部希望的《史记》还未完成,于是他忍受了非人的阉刑的痛苦。在那间阴暗、潮湿的地窖里,终于完成了他的巨著《史记》。还有自幼眼瞎的阿拉伯的侯赛因,为复兴阿拉伯的文化,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学习、探索,终于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日本一位全身瘫痪的姑娘,为了使自己能画出美,数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终于用脚画出了一幅震惊全国的水墨山水画。19世纪美国盲聋姑娘海伦?凯勒,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毕生精力。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是敢于同命运搏斗的强者。当然,命运的威力是强大的。它温顺的时候,会在你眼前展开了一条平坦光明的大路。这时我们就该不失时机地向着目标长驱直入。但是当厄运一旦降临,朋友,你将会怎样对待?如果你畏惧了,退却了,你就一事无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就应该像贝多芬、司马迁、海伦那样,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如果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把自己融化在世界里,那就很难杀死他!因为要杀死他,必须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啊,朋友,这又是一类强者,他信仰的是真理,他领先的是人民,他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许我们无法回避灾难和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和挫折。困难挫折是阻挡弱者的高山,也是冶炼勇者的熔炉,更是砥砺强者的砺石。
朋友,你愿做个这样的强者吗?那么,让我们也像保尔一样,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人生的长途中,同命运搏斗吧!当前的挫折让我们更加团结,如今的磨难让中国走向进步!灾难中挺起伟大的中国!你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欢庆胜利的快板,已经为你奏响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