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2:3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成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探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学生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把握必须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给学生时间探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学生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讨

1、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或陈述自己对答案的猜想。

2、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学生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学生整理阅读和探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成果,谈学习的感受。

3、共同归纳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阅读和探讨中自己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生字词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 ……此处隐藏11621个字……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举动和欢乐的心理。

技巧:抓住景物特点,从形、声、色、味、动作等多方面去描写有着情感去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7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五、合作探究

问题

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读10~24段,思考: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小组讨论

点拨

1、学生读、圈、议,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学生逐句揣摩和练习)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进行讲故事式演读,读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叙述语气,娓娓道来,后半部分读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的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的叙述语调。

雪地捕鸟部分,可进行想象性诵读,想象孩子们捕鸟时的紧张等待、充满希望以及小心谨慎的情景,读出欢乐的情趣和迷恋之情。

不必说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乘凉听到的美女蛇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苦与乐。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的说法有:

虽有读书、对课不断增加的事实,却也有三味书屋后园无声的“偷乐”;

虽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却也有不常用“戒尺”“罚跪”的开明宽容;

虽有课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读,却也有“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自我检测

1、确凿()菜畦()桑葚()缠络()人迹罕至()蝉蜕()

人生鼎沸()宿儒()盔甲()倜傥()拗断()执拗()

2、句式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例:不必说放假的轻松,也不必说周末的一天,三五好友的促膝长谈,听音乐时的惬意心情和逛街时的悠闲自在。单是看着书桌上摆满的辅导书,层层叠叠的练习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纸,一支支用完的油笔芯,就有一种满足的感觉。

不必说那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