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2:13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小班美术撕贴画《小鸡》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纸撕成圆形,将两个圆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纸2张。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

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出示范画)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

3.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述:鸡妈妈孵了许多鸡宝宝,今天天气不错,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玩耍,有的鸡宝宝低着头在找虫子;有的鸡宝宝看见同伴找到了食物,飞快地跑了过来;有的鸡宝宝抬头再看天上的白云呢。

4.教师示范制作小鸡的步骤。

三、幼儿进行撕贴制作。

1.尽量撕得圆一点,身体和头部要紧紧连在一起。

2.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和爪子。(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和眼睛,画两条腿是请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

3.幼儿撕贴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贴出小鸡的各种不同的动态。

四、欣赏作品,幼儿说画。

将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小鸡在干什么。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绩、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身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身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干感受到美;激发同学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绩、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示。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身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身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

二、引导欣赏:

1. 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 毕加索眼中的齐白石

3. 《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身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发明了艺术中的“虾”。

4. 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昼干活晚上画画,经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身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费劲,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身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5齐白石不只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6. 分组研究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 小结:

美术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 教师示范材料 白纸 水彩笔 蜡笔

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

(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

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

教学用具

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 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二、欣赏感受

1.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学生交流。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欣赏。了解红、黄、蓝的“性格” 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三、学习吹画、体验乐趣

1。学生赏析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师引导观察: “看来三个小伙伴的作用还真了不起!它们有什么本领呢?(出示范作)这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提问:“这棵五彩树是什么样的呢?(形、色)如果是你来表现,你会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图片)

欣赏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了解树的外形特征。

⑵教师示范吹“彩色树”技法:

作业要求:“今天我们用三个小伙伴吹画一棵五彩树。”

A 。先在纸的下端滴上红蓝黄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 然后从各个方向吹出树的枝条。

B。再在纸的下端这棵树的旁边分别滴上另两种色,用同样的方法吹出树枝树干。

3 。学生吹画,教师指导。(并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

A。学生自主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边吹画边观察三原色间的混合变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卫生。

B。教师巡视,随机施教。

指导要点:

⑴吹画时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气的角度尽量和纸面平行。

⑵色彩浓淡、色滴大小要适中,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⑶树干要粗大些树枝要细小些,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继续吹。

四、作业展示、发现总结

1。择优展示学生作品。提问:你在吹“五彩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边吹画边发现的规律。

――红和黄融合变成了橙色,黄和蓝融合变成绿色,蓝和红融合变成了紫色。

小结:“我发现红红与黄黄重叠时变为橙色,红红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紫色,黄黄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绿色。” “这三种颜色(橙、绿、紫)被称为间色。”

(课件播放: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2.总结: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所以他们是三个最好的伙伴。在多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颜色等待我们去认识。因此说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便于我们运用色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3。你还想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色彩大家族呢?学生交流。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课后记:

现代的孩子接触大自然太少了,从课件上看到那么多姿态各异的花,他们会发出一声声惊叹,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向往。如果他们有机会在花丛中上这一节课,将会多完美啊。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 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身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流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 同学讨论

如何才干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发明性的表达。

四、 画一画

选择自身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 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课后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加上同学们也懂事了许多,课堂的配合还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较好。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