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予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予树》教案1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10个认读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教学重难点:
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圣诞节气氛的教室。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故事背景
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因此,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表达我们的感情。于是就有了一个个节日。你知道有哪些节日。
2、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诞节。读关于圣诞节的介绍。
3、揭题:在让人陶醉于温暖的圣诞节发生了一个让人备感温暖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给予树》。正音:给(ji)。理解:给予的意思就是给。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 过渡: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请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地多读几次,然后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词语
(1)反馈:刚才读了课文,这个词你读懂了吗?能不能从哪些句子中知道谁给予谁什么?
(引导:刚才我也和你们一起读课文,我读懂了在第2自然段中我给我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是妈妈给予孩子的。还有吗?)
(2)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我们学懂了这个词,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几个新词,你在读中是否也已经学懂?
(3)自由读
(4)小老师带读。师:请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对的地方我们跟着读,不对的地方我们纠正了再读。
(5)这些词刚才是否读懂了,哪些词读起来还有困难的?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
圣诞节 师:你们看(意图:渲染气氛,感受西方圣诞节的热闹,拉近东西方文化距离。)看课后P126资料袋,自己去了解圣诞知识。问: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指名2、3人)
援助中心 师:这个还是我来告诉你吧,它是一个慈善组织的赞助机构,他们利用圣诞节在商场里摆上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需要帮助人的愿望。
(机动 沉默不语 谁读懂了?
如愿以偿 课文里谁如愿以偿?她想要一个洋娃娃,金吉亚送给她,她如愿以偿。
分享 谁能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一百美元由五个孩子分别享受。
仁爱 现在我们初初读了课文,等学完课文,我们会更深地学这个词。)
3、再读课文。
学习了这些词语,请大家再读课文,那些难读的地方这次能不能读好了。思考:圣诞节前夕,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
我为什么会生气?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找到第四自然段读。(反馈: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2、金吉娅为什么会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呢?找出来读一读句子。
再出示,我也找出来了
再读句子
3、对呀,金吉娅就是认为自己一家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一直盼望,张开想象,她为什么会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呢?(发散说话)
早上,她盼望;
梦中,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
3、她太想得到洋娃娃了,在圣诞节前夕,她向圣诞老人寄出了自己的心愿,她会怎样写呢?就是这张卡片,你就是这个小女孩,把你的心愿告诉圣诞老人吧!
4、小练笔。
6、对于小女孩来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7、如果你是金吉娅,看到小姑娘的心愿,你会想些什么?
8、后来她也是这么做的,一边是她的哥哥姐姐和妈妈,一边是(需要帮助的陌生的小女孩),最后她选择了
四、感情升华
1、 此时此刻,联系金吉娅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2、是啊,如果我们都能像金吉娅这样心中充满爱,就会有更多象小女孩那样的孩子露出甜蜜的笑脸,只要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更温暖!下课!
《给予树》教案2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3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 ……此处隐藏14389个字……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教案15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四、指导写字
1、生自读生字条,识记生字。
2、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一、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话。
课后反思:本课学习恰逢圣诞节,学生们都有与家长欢度圣诞的经历,对于圣诞节送礼物有一定认识,加之课后资料袋的介绍,文章的背景很容易就解决了。授课时,我临时改变,提了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爱?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了好几种爱,有母爱,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有对陌生人的关爱等,找出句子充分朗读,又受了一次爱的教育。妈妈的心情变化又作为一个问题,解决起来就相当容易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