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1:12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练习。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在了解人体主要结构基础上初步掌握变形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体结构,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画人物,谁能说出人体的大致结构?

2:出示课件,加深了解

:人体的主要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骨胳外面包附着肌肉,人体的各部分由关节相连结。

二:新授

1:设问:变形人物与平常生活中见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从哪些地方认出是一个呢?

板书:抓住基本结构:头、躯干、四肢

2:讨论变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课件打了人物写生和变形画

b:找出不同之处(变形画五官没画,衣上的褶皱没画)

变形画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没画出来,省掉了,谁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

板书:省略法

(2)夸张法

a:用课件人物写生画和变形画

b:设问:写生画中大姑娘的头发给我们什么感觉?(长)变形画长发画得更长,像样有意夸大人物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形方法叫什么?(夸张法)

运用夸张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形象鲜明,如把圆的画得更圆,胖的画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张学生变形画作品

b:设问:这张变形人物画,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儿?(人本来只有两条腿,现在这个却有十几条腿了)

c:像这样,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观音就是一个例子。

(4)综合法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三: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教师展示几种自然界中特点突出的动物,如老虎、狮子、鹿、乌龟、牛、鹰、猪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提问:如果这些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长在一种动物身上,那是会什么样?

展示麒麟图片。

问:它有哪些动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麒麟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像这样的怪兽,自古以来还有许多。 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播放教学课件,并结合教材提问:你从哪儿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怪兽的设计特点,分析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怪兽?

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如何巧用材料?

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四、作品创作:

1.布置讨论内容: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

2.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出示有关图片,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出课题

三、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

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

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五、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继续补充完善自己的怪兽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

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

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 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

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 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添画特色(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3、修改调整

美术教案 篇4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5)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 立方体的切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6)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美术教案 篇5

20xx-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20xx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xx年月日

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20xx年3月4日设计:xxx审稿: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

时间:20xx年3月11日设计:xxx审稿:

xxx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导案时间:20xx年3月18日设计:xxx审稿:

《【精品】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