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的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的教案 篇1[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齐读、正音。(读音准)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恬静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
二、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画面,搜集并播放一点腰鼓表演的画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5、教师示范(选部分段落)。
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
3、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这里也可以反复指导一下。
五、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背诵下来(不强求)。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品析、积累精美的语言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
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
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
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
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
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的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
1、美词(含新词汇)。2、词语排比。3、句子排比。4、段落排比。5、比喻句。6、对比句。7、叠词句等。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
罗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 ……此处隐藏6328个字……>1、知内容。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读文章,解决生字词,提出在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交流讨论。然后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2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第三板块: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板块
学用课文句式,段式,请学生畅谈流传在家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艺术。
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
(三)、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抒情的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的心里。
(四)、布置作业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熟读成诵。
《安塞腰鼓》的教案 篇5安塞腰鼓
____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____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____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设想]
____教学方法
____1.朗读。
____(设计说明: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____2.揣摩。
____(设计说明: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____3.迁移练习。
____(设计说明:。)
____媒体设计
____1.腰鼓表演片段。
____2.课文朗读录音。
____3.迁移练习画面。
[教学步骤]
____
一、导语设计
____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____
二、研习课文
____(一)速读,整体感知。
____1.划分结构层次。
____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显示结构图表)
____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____(容不得一股劲!)
____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____(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____(二)精读,重点突破。
____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____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____(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____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____4.
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____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____(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____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____ 三、迁移练习
____(播放画面)
____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
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当堂交流、评讲。
____四、布置作业
____(一)
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____(二)
思考课后练习三。
____(三)
完成一课一练。
文档为doc格式